在“互聯網+”的浪潮中,銀行將互聯網化從單純的業務層面提升至戰略層面,并迅速進行組織結構應對。各家銀行紛紛開展基于自身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成立網絡金融部,進軍直銷銀行,積極拓展移動金融,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格局正逐漸形成
12月3日,第十一屆中國電子銀行年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2015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各家銀行積極布局互聯網金融戰略創新經營模式,電子銀行業整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直銷銀行理財收益高
作為一種全新的銀行業務模式,直銷銀行順應了互聯網金融大潮,是傳統銀行向線上發展的第一步。《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電子銀行年會上了解到,目前從直銷銀行的認知度和使用率看,全國性大行品牌認知度高,用戶使用率明顯高于地方性小行。比如,民生直銷銀行、工銀融e行和興業直銷銀行3家用戶量,幾乎占到全國直銷銀行用戶的三分之一。不過,提高直銷銀行服務水平本身也能成為銀行競技的制勝關鍵,比如,北京銀行以8.4%的忠實用戶占有率,在全部地方性銀行中拔得頭籌。
在不少客戶眼里,直銷銀行上的理財產品與余額寶一類的互聯網“寶寶”類產品相比,具有三方面競爭優勢:第一,直銷銀行出身名門,有商業銀行做風控背書;第二,與互聯網“寶寶”轉賬充值動輒耗費半天一天時間相比,直銷銀行多數可以實現資金流動實時或快速到賬;第三,直銷銀行理財實際收益高,在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路緩慢下滑的形勢下,直銷銀行短期理財收益率很多都能達到近4%-5%,可觀的理財收入也促使不少人在個人金融產品選擇上進一步選擇直銷銀行。
調查顯示,目前直銷銀行的用戶60.8%源于各銀行現有客戶。因而,未來直銷銀行發展,普遍面臨的難題就是客源獲取。“提高直銷銀行安全指數,有利于擴大用戶普及率。另外還需加大創新,避免同質化。”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移動支付發展迅速
2015年全國個人手機銀行用戶比例為32%,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近14.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81%。“根據創新擴散理論,手機銀行已經跨過‘起飛點’,進入快速擴散階段。”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副總經理王梅表示。
而這也將是“互聯網+”快速催生整個移動金融生態化的重要表現。在中國建設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于瀟看來,移動金融生態已呈現出“新常態”。“不管是客戶獲取信息還是接受服務,都從原來的被動接收向主動選擇的方式轉變。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也向場景化和生活化轉變,同時渠道上客戶的偏好也在向移動端遷移。”
手機支付成為新趨勢就是最好的例證。根據《2015年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手機APP訂單、手機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使用比例為31%,手機掃二維碼支付使用比例為24%,刷手機支付使用比例為10%,手機聲波支付使用比例為6%。
“個人手機銀行使用行為及態度(使用行為)”的調查表明,金融業務移動化趨勢明顯,用戶一旦開始使用手機銀行后,就會將查詢業務、簡單的小額業務、需要外出過程辦的業務轉移到手機銀行上辦理,逐漸形成首選使用手機銀行的習慣。不過,調查同時顯示,現階段,48%的手機銀行用戶更希望手機銀行像支付寶和微信錢包一樣易用,42%的用戶更希望將手機銀行安全性提升到網上銀行水平。
記者獲悉,與2014年相比,個人手機銀行用戶比例在二級城市增速最快,增長了1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88%;在三級城市增長了10個百分點,同比增長77%。在一級城市增長了1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61%。